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命题。只要是资源类企业,迟早都会面临资源枯竭后如何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当前,受资源日益枯竭、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实施、安全开采条件限制、城市规划压覆、生态环保要求不断提升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越来越多的煤炭矿区逐步进入关闭状态。在“双碳”目标下,煤炭资源枯竭矿区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转型迫在眉睫 


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其他煤炭矿区更具特殊性和紧迫性。因为,当前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原因。

一方面,是寻找创建替代新产业的需要。煤炭矿区一旦煤炭资源储量被开采枯竭,就意味着煤炭这个赖以生存的条件消失了,不进行转产和转型发展,这个矿区的生存就难以为继。所以,转产和转型是其生死存亡之抉择,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势在必行的大事。

另一方面,是解决员工新就业岗位的需要。矿区庞大的员工队伍亟需在新产业就业发展。煤炭老矿区一般有几万名员工和十几万名员工家属,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这些员工在这块土地上靠煤“吃”煤,依赖煤炭产业从事各项工作,获取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员工就失去了工作岗位,没有了经济收入来源,如果不转产转型发展,矿区员工就会因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同时,是盘活存量要素资源(资产)的需要。矿区虽然煤炭资源枯竭了,但多年开发建设的井下和地上的土地、厂房、楼房、设备、道路、设施等有形存量要素资源(资产)都还存在,矿区多年累积的技术专利、品牌形象、市场关系、文化积淀等无形资产价值仍然存在,怎样挖掘、激发、盘活、创新、运营好这些有形和无形要素资源(资产),也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此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相关部门对能源企业尤其煤炭老矿区提出了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新政策和新要求。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产转型不仅应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其所选择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更应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以客户升级需求为导向,超前谋划、高端定位,高价值发展。


四重条件不可或缺


煤炭资源枯竭矿区在推进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多种制约因素影响。为此,必须正视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创造和积累实施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有利条件,为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需要解放思想,创造勇于转型、善于转型的主观条件。思想决定行动,主观上的能动性能克服客观上的被动性。煤炭资源枯竭矿区在长期传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许多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会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矿区的转型发展。面对困难,首先应在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团队中,解决“敢不敢转型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转型的强烈意愿,才可能出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新局面。

二是需要创造益于转型的存量要素资源(资产)的客观条件。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要规划实施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筹集大量要素资源,比如资产、资金。对此,需要全面清点矿区的有形和无形要素资源家底,结合矿区未来转型新产业开发需要,对矿区土地、地面建筑、设备、人员及资信品牌等进行统筹研究,做到该利用的利用、能变现的变现、可升值的增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改造使用、嫁接优配,为矿区转型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需要凝聚矿区一切有利于转型的内部积极力量。“事在人为”。要规划和有效实施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人的因素非常关键。矿区内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团结起来,调动聚集一切积极力量,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凝心聚力,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矿区转型发展大业,有力的出力、有谋的出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创新创业。

四是需要开发调动政府、金融、行业、智库等助力转型的外部因素。矿区转型发展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除矿区企业自身努力之外,还应从外部争取多方关心、帮扶和支持。例如:从政府方面争取扶持矿区转型发展的各项政策,从煤炭行业协会方面争取矿区转型发展的业务指导和公关协调,从金融方面争取低息资金信贷和融资支持,从大学及科研机构方面争取技术研发和智库谋划支持,从转型产业上下游客户方面争取建立诚信商务合作关系等。


路径需要审慎选择


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案例。但考虑到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特性,这些矿区的转型发展样式又必然含有新时代的特色内涵。对此,应注意从选择最佳时间节点、资源配置、产业项目、治理模式、动力机制等方面入手,谋划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样式。

首先,选择转型发展的最佳时间节点。一般来说,煤炭矿区选择转型发展的最佳时间节点,是在煤矿产量达到设计产能顶峰后刚开始进入产量降低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煤炭主业虽然因资源储量不足而转为降产,但仍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继续生产周期,在这个周期内,煤炭产业将担负起“掩护”矿区转型、开发新产业的重任;二是此周期内煤炭产业仍将是矿区盈利的主体,有了利润收入即可投资支持矿区发展新产业。所以,这个周期是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的最佳时间节点,矿区拥有煤炭产业的有力“掩护”,就具备了一定的要素资源调节能力,推进矿区转型发展的压力也就小得多。

其次,选择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方式。矿区转型发展要素资源最优配置方式的总原则是六个字,即“充分、节省、高效”。所谓“充分”,就是充分利用矿区现有的人、财、物、土地、资信、品牌、社会关系等各类要素资源,深入发掘存量要素资源的剩余价值。所谓“节省”,就是一方面在现有煤炭生产及经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消除浪费、降本提效,另一方面在开发建设新产业项目中,优化项目选择、建设方案,节约投资。所谓“高效”,就是按照一切体现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运用创新链做强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好结果。

再次,选择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项目。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中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精准选择产业项目,新产业项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煤炭资源枯竭矿区选择新产业项目应遵循四条基本准则:一是新建产业项目应尽量与煤炭产业有关联。比如,国家政策允许的煤电、煤化工等项目;为煤炭产业服务的物流、煤机制造等项目。二是选择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生产服务或社会各类服务业等。三是选择能够利用矿区存量要素资源且可安置富余人员就业的产业项目,使闲置要素资源就地转化为新价值。四是选择市场需求大且当地资源条件可配置支撑的产业项目,比如,利用本区域公路、铁路、水路便利交通条件开发相关项目,利用当地特有矿产、农产、水产资源开发相关项目,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和传统名牌产品开发相关项目等。

同时,选择最适宜转型发展的企业治理模式。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产业项目的治理模式,应根据项目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营要求而定,一般有三种治理模式:一是依据转型产业项目的投资股权结构情况,设计项目建设治理模式和生产运营治理模式,包括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及经理层的治理体制设计;二是依据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产业规模情况,设计管理体制和管控模式,原则上可采用“集团化管控、专业化管理、模块化运营”的治理方式;三是依据产业特性、产业政策和方便运营管理等情况,设计工业园区化治理模式或专精特“小巨人”创新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

最后,创新建立转型发展的最强动力机制。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任务繁重,不仅涉及产业格局的调整变化,更需要塑造有利于矿区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使改革和发展互相促进。通过改革人事竞争聘用制度和激励分配制度为矿区转型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把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吸引到矿区转型发展创业的第一线;通过理念创新、战略创新、产业优化、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业态创新等,为矿区转型发展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战略、布局新产业、创建新体制、注入新动能,凝聚转型发展的强大内生新力量,推动矿区转型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